星期一 2021年10月18日
香港最快最准的网站资料
首页 党建工作 纪检与廉政
作者:宋甜甜来源: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录入:Admin更新时间:2024-05-31 14:49:36点击数:652

中华家训箴言集萃


1.上之为政,得下之情则治,不得下之情则乱。

【注释】下:下面,指百姓。情:民情。

【释义】为政者要全面了解百姓的真实情况,才能治理好社会,否则就易引发社会动乱。

【出处】战国·墨子 《墨子·尚同下》

2.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应之以治则吉,应之以乱则凶。

【注释】天行:天道,自然规律。应:适应,对付,对待。

【释义】天道是持久不变的,它并不因为尧而存在,也不因为桀而消失。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,就获得吉祥;用导致混乱的办法来对待它,就遭到凶灾。

【出处】战国·荀况 《荀子·天论》

3.人材者,求之则愈出,置之则愈匮。

【注释】置:废置。匮:缺乏。

【释义】对于人才,越求贤若渴就会越来越多,越弃之不用就会越来越少。

【出处】清·魏源 《默觚·治篇九》

4.生年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

【注释】千岁忧:指身后的种种忧虑。忧:这里指风险和忧患意识。

【释义】人生短暂,不足百年,却总是忧心忡忡于遥不可及的事情。这是“反用典故”的修辞手法,指领导干部要常怀忧患意识。

【出处】南朝·萧统 《古诗十九首》

5.乐以天下,忧以天下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

【注释】乐:快乐。忧:担忧。

【释义】与天下人同乐,与天下人同忧,还不能称王天下的,从来没有过。

【出处】战国·孟轲 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
6.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。

【注释】民:人民。好:喜欢,赞成。恶:厌恶,反对。

【释义】老百姓所喜欢的就大力提倡、发扬,老百姓所厌恶的就予以抵制、杜绝。

【出处】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大学》

7. 天下顺治在民富,天下和静在民乐,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。

【注释】顺治:顺从治理。在:则,就。和静:和睦安宁。兴行:兴盛德行。趋:追求,奔向。正:合乎正义,合乎道德标准。

【释义】国家发达与否在于民众是否富裕,国家太平与否在于民众是否和乐,国家兴旺与否在于民风是否清正。

【出处】明·王廷相《慎言·御民篇》

8.以天下之目视,则无不见也;以天下之耳听,则无不闻也;以天下之心虑,则无不知也。

【注释】天下:指中国或世界。无:没有。

【释义】用天下人的眼睛看,就没有看不见的东西;用天下人的耳朵听,就没有听不到的东西;用天下人的心思去考虑,就没有不能理解的东西。

【出处】春秋·管仲《管子·九守》

9.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

【注释】衙斋:旧时指官吏衙门内的书斋。萧萧:拟声词,模拟风雨声、落叶声。些小:微小,卑微。吾曹:我辈,说话人称自己或自己方面,相当于“我们”。一枝一叶:比喻民间发生的各种事情。

【释义】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,听见竹叶萧萧作响,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。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,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。

【出处】清·郑板桥《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》

10.善为国者遇民,如父母之爱子、兄之爱弟,闻其饥寒为之哀,见其劳苦为之悲。

【注释】为国:治理国家。遇:对待。

【释义】善于治理国家的人,对待百姓就像父母爱护子女、兄长爱护弟弟一样,听到他们挨冻受饿就感到哀伤,看到他们劳苦不堪就感到悲痛。成语“爱民如子”出自于此。

【出处】西汉·刘向《说苑·政理》

11. 为官,第一要务是为民。

【注释】为官:从政做官。要务:重大任务。

【释义】从政做官,第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。

【出处】清·丁宝桢 《丁文诚公家信》

12. 夙兴夜寐,无一日之懈。

【注释】夙:清早。兴:起床。寐:睡。懈:懈怠。

【释义】早起晚睡,没有一天懈怠。形容勤奋学习或不懈工作。

【出处】北宋·王安石 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

13. 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,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。

【注释】自专:自己决断。快意:使自己心意愉快。而已:相当于“罢了”。

【释义】治理天下者应当想天下人之所想,不能只凭一己之好恶行事。

【出处】东汉·班固 《汉书·鲍宣传》

14. 义,谋之法也;民,事之本也。

【注释】义:道义,正义。谋:策略,计策。法:法规,准则。

【释义】道义,是制定策略的准则;民众,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。

【出处】《晏子春秋·内篇问上》

15. 为人臣者,以富乐民为功,以贫苦民为罪。

【注释】为:身为。富乐:富裕和欢乐。贫苦:贫穷和苦难。

【释义】身为领导干部,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,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。

【出处】西汉·贾谊 《新书·大政上》